为全面提升老年大学课程建设水平,以课程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省老年大学、省老年大学协会提出创建精品专业、精品课程要求,特制定我市老年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按规划制定实施计划。
一、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根据本市实际,本着体现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强化示范的精神,按照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开展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将分批分期进行,每所老年大学每年重点建设2门左右课程,争取在3年内有3—5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1—2门成为市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建设,全市力争有2—3门成为首批省级精品课程。
2.建设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是老年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按照自主创建、总结申请、专家评审、择优扶持、重点建设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一批适应老年人学习需求、教学条件优越、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水平较高、具有特色和示范作用的优秀课程。
3.建设内容
制定课程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规范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建设(包括课件制作、网上资源的完善及上网计划),实践教学环节等。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师风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老年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本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体现新时期老年人的新要求。
(4)重视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应有符合本课程的实际教学大纲,有一套适合本课程教学的自编或选用的规范教材。
(5)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品课程应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力争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等上网开放,实现网络共享。
(6)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精品课程应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第二、第三课堂活跃。
(7)注重培育课程特色。精品课程要在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风格和特色。
二、实施计划
1.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开展,市老教委拟成立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老教委常务副主任施天水同志为组长的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建设规划、政策指导、学习培训、申报受理、资格审核、组织评选、实施建设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老年大学教务科。各级老年大学要成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对照省、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验收标准,加强师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深化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保证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2.实施过程与组织管理
(1)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应当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各校要确定一位校领导作为课程建设负责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为课程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建设工作实施过程要有明晰的构想。要按照课程建设目标、内容、日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挥建设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借助普通院校成功经验,有效地开展工作;要指定专人来负责精品课程相关内容的上传和网络维护等工作,尽可能将课程建设成果通过网上资源形式表现出来。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协调监督及中期检查和验收评价等工作,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所定建设目标如期保质完成。市级精品课程实行滚动制的动态管理机制,每两年评审一次,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对已确定为市级精品课程,定期复查,合格者仍为精品课程,否则取消其资格称号。
(3)学校应拿出一定资金投入到课程建设。主要用于课程的硬件建设和条件改善,如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文件、教学资料等建设,其中,一部分用于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参与人员。
3.市级精品课程评审程序
评审程序分申报、材料审查、评审三个程序进行。
(1)申报
市级精品课程必须是校级精品课程。对适合申报条件的校级精品课程,由申报校填写申报表,向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2)材料审查
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组织初评,符合条件的报请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领导小组进行评审。
(3)评审
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办公室上报的对象组织评审、公示。审核通过的,市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公布并给予适当奖励。
4.保障措施
(1)各校要立足实际,实施精品课程建设,鼓励积极组织申报,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负责领导本校重点课程的建设。
(2)对本校重点建设的课程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提供优惠条件,在师资力量、教学经费、教学设备的使用上要给予倾斜。
莆田市老年教育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
市级精品课程评审认定标准 (试行)
项 目 和 比 分 |
细 化 指 标 |
主 要 测 评 点 |
内 涵 及 要 求 |
评 分 |
办学 指导 思想 12分 |
办学宗旨 与课程设置 |
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 |
1、办学宗旨:体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提高素质、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2、课程设置:能够根据老年教育规律 和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开设课程,课程 受到学员欢迎,并已连续开设2年以 上(含2年)。 |
|
创建 机制 12分 |
组织机构 及创建规划 |
创建机构名单、创建规划、自评材料 |
1、成立创建精品课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 2、培训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人员; 3、校级精品课程自评有关材料; 4、创建过程中政策扶持力度。 |
|
教师 素质 14分 |
敬业精神 与业务水平 (8分) |
师风师德、专业职称、业务能力 |
教师遵纪守法,热爱老年教育,师风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尊重关心学员, 师生关系融洽;主讲教师职称为讲师 (或相当职称)以上,任课2年以上。 |
|
教学研究 与教学改革 (6分) |
参与教科研活动情况、教改成果 |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有相关的教学论文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
| |
教学 条件 18分 |
教学大纲 (6分) |
有符合本课程实际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总结 |
教学大纲对本课程教学要具有指导作 用。 |
|
教 材 (6分) |
有适合本课程教学的自编或选用教材 |
教材的选用与课程内容要求相适应;内容新颖并形成课程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系列性、层次性,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且应用效果好。 |
| |
教学设备 (6分) |
满足教学所要的现代化设备 |
学校多媒体设施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网络硬件条件良好 |
| |
项 目 和 比 分 |
细 化 指 标 |
主 要 测 评 点 |
内 涵 及 要 求 |
评 分 |
教学 管理 12分 |
信息档案 (6分) |
教师和备用教师信息档案、学员学籍资料 |
本课程2年来学员名册、任课教师和备用教师名册、聘书等,有教学进度表、教案。 |
|
质量评估 (6分) |
制度建设、检查评估资料 |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定时检查教师教学进度、教案,定时组织听课、评课、评教,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
||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18分 |
教学方法 (6分) |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
教学方法灵活,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特色鲜明,课堂气氛活跃,学员 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明显,实现愉快 教学。 |
|
教学手段 (6分) |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课程内容和教 学方法三者形成最佳匹配关系,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
||
教学设计 (6分) |
学员与时俱进,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
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第二、 第三课堂活跃,活动有计划、有落实、 有记录,成效明显。 |
| |
教学 效果 14分 |
同行及学员 评价 (8分) |
公开示范课情况 (4分) |
本课程有2次以上的公开课,听课教 师评课记录材料对课程的教学内容, 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效 果的评价均为优秀(或好)。 |
|
学员测评表 (4分) |
学员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对教学效果的赞扬和肯定,90%以上的学员认为是优秀(或好)。 |
| ||
学员实践活动评价 (6分) |
学员获奖情况或学员参与社会活动效应 |
学员参与各类竞赛获奖成果或参与社会各类活动产生良好的认同。 |
||
总 分 |